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市场纵横-->详细内容
从电视广告看国产手机市场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6-27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(Central Viewer Survey & Consulting
Center)对全国406个主要电视频道的监测数据显示,2000年手机电视广告再创新高,达9.5亿元,比1999年的电视广告投入增长了186%。 与这个数据相呼应的是: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人们的在通讯方面的支出比例越来越高;2000年,中国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的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,而且市场潜力不断增长。看来,各手机巨头的广告费花得有理由的。
在2000年的9.5亿电视广告费中,外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位居前两位,其系列手机产品广告量分别达2.4亿和2.1亿元,两公司合共占2000年的行业电视总广告量的47%,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巨头。去年手机行业中表现异军突起的西门子,广告量达8400万,比1999年增长了247%。而其他外资品牌,广告投放都有不俗的增长。另外,由于“外包手机”而被媒介炒作一番的爱立信,2000年的电视广告投放量也达8900万元。但由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等其它原因,使其去年的市场表现比他的对手逊色得多。看来,爱立信在广告上花了不少冤枉钱。
外资手机对广告投入的增加,体现他们对中国这个市场潜力的看重。而国产手机,虽然广告增长势头不比外资差,但回报却强差人意。国产手机虽然得到政府和产业政策的支持,但是仍然掩盖不了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,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。从广告投放量来看,2000年国产手机的电视广告总投放为1.86亿元,比1999年增长了372%, 约占2000年行业电视广告总投放的20%。虽然,国产手机的声音是增大了不少,但总体广告量却是有两家公司包办的:国产手机广告投放最多的是波导手机,其系列手机产品广告量7500万元;而第二位的是科健手机有4900万元。与1999年相比,前两位电视广告同样都是以10倍的速度增长。两家公司的广告合计占国产手机电视投放的67%。行业是向前发展的,国产手机在广告市场的投资也是不断增长的,但去年国产手机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,这是什么原因呢?
(一)一念之差,市场机会顿失
手机行业属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,市场的变化可以用一日三变来形容,市场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。对市场机会不同的反应机制,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。3年前,我们还认为手机是奢侈品,市场价格最低价也需2000多元。当年的市场环境比今天宽松的多:市场的广告“音量”和广告的“干扰度”小的多了。
国产手机刚刚入市时,价格政策采取的是与外资看齐。他们的逻辑是:自己的产品质量并不比别人低,为什么要降低价格呢?那不是自降身价吗?但是,他们没有看到,产品的标价除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之外,还包括产品的无形资产,既品牌经营者积累在产品上的品牌价值,这也是消费者为什么会迷信“外资手机”的原因之一。而国内的手机商,原来大都是生产电子消费品的,虽然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都积累了一定的品牌资产,但在手机行业,他们的品牌资产几乎为“零”。
到了去年,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成熟、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,而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又有减缓的迹象,外资手机商主动出击,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策略。在国内不再独沽一味(高档市场),采取高中低档手机消费着一网打尽、低档手机占市场、高档手机赚利润的策略。这使国内手机市场价格犹如雪崩似的降了下来。原来日子已经不好过的国产手机商,更加雪上加霜:“高档市场无法与国际巨头相争,消费者不认你;低档市场也无法争,国产手机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,成本无法降下来,真是两头为难”。若在早两年,国产手机商的产品定位恰当,早日启动低档市场(当时外资对这一市场不屑一顾),形成市场规模,使资本能滚动发展,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。我们为国产手机商错失机会而感到可惜。
(二)品牌经营,力不从心
手机已经不再是具有科技壁垒的产品,手机市场的决战已不在技术上了,而是在比谁的品牌效应好。但是品牌的营造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也不是广告轰炸或2、3次公关活动就会形成的,它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到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渠道管理等各个环节。我们从这套系统工程中“研发”这个环节出发,来比较国产和外资手机制造商之间的差距。
从我们的广告品牌监测体系发现:外资手机的平均每年推广新品数量达7种之多,最高的厂家全年有18种产品在荧屏与观众见面。反观国产手机商,一年下来就那几个产品。由于手机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对生活质量要求高,或紧跟潮流的年轻消费者,他们换手机犹如更换衣服一样频繁。手机也已由单一的移动电话功能,转换成能表达消费者情感和品位,同时要求具有功能化和享受型的电子消费品。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是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、引导消费潮流的手段。所以,与外资手机商相比,国产手机在新品推出的速度已经落后一截。
另外,产品的命名也是市场营销的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。一个好的产品名称,除了应具有容易记之外,还应能传达产品的信息。外资企业的产品命名都是一些数字为主,使消费者既感受到产品的不同档次区别和产品的差异性,同时又能促使消费者更新换代的冲动;另一方面,数字化名字使人有处身在数字时代的感觉。而国产手机的名字绝大部分是些文字名称,无法让人直接感觉到产品之间的档次区别。
(三)媒介策略,仍需改进
从营销的角度来说,广告犹如空中的部队,对地面的产品销售起到加油的作用。但我们的数据显示,国产手机商在使用媒介策略,仍然有不足之处。广告监测数据告诉我们:国内的媒介市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,面对如此复杂的媒介环境,国产手机的几个广告大户,采取简单的一台打天下的媒介策略,将他们50%以上的广告投在中央台。广告投放重要的是广告主想通过广告投放后,希望达到什么目的,如:“提高知名度”、“建立品牌忠诚度”、“让人们知道企业的存在”、“与对手抗衡”等,不同的媒介目的就有不同的媒介策略选择。
从以上分析,可以看到,与外资相比,国产手机商在起步时已经“先天不足”了;而在“后天”的市场竞争中,无论在资金投入、技术研发还是品牌管理和媒介策略等方面,都存在着缺陷。从目前市场得情况显示,国产手机与外资手机的差距暂时还无法弥补,但市场是不允许我们再等待。企业单打独斗无法与国际“巨鳄”抗衡,国内10多家手机制造企业,迫切需要联合起来,通过整合资源、降低成本来赢得胜利。 (伍毅然)